白白的馒头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的麦子磨出来

  

  欣赏完《拾穗者》,看我们演绎丰收景象

  

  小朋友的作品

  

  教师的演绎:美术区装饰

  2016年的“六一”,市教工幼儿园三百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赴幼儿园户外实践基地游玩,在“风吹麦浪”中走进大自然,感受丰收的景象。在实践基地,孩子们置身于大片金色的麦田之中,零距离观察麦穗的姿态,感知麦芒的尖锐,并在老师的手中捏过搓好的新鲜麦粒,无比珍惜的细细品尝。

  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幼儿从田地里拾回许多麦子,带回家和父母分享,带到班级用特别的方式演绎“麦子的故事”。

  儿歌演绎,粒粒皆辛苦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大大的馒头做的好,小朋友吃了身体好……”午餐前,中三班的小朋友在张晨星老师的带领下,朗诵刚刚学会的儿歌,教育小朋友珍惜粮食。

  门少娟老师则将伙房师傅刚刚蒸好的一大盆白白的馒头端到教室里,让小班小朋友更加直观的看到丰收的成果,将麦穗和馒头建立更直观的联系。

  手工演绎,五谷丰登

  小一班的刘静老师为小朋友展现了一组农民收割麦子的图片,又请大家欣赏一组麦秸秆制作的手工艺品,引得孩子们“啧啧”称赞,在孩子们的见证下,刘老师又将捡来的麦秸秆用巧手编织成装饰品放在美术区作为欣赏。

  名画欣赏,别样演绎

  三个低着头,弯着腰的妇女,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捡拾撒落的麦穗,孩子们边欣赏边细心聆听老师对绘画大师米勒的这幅作品《拾穗者》的解说。欣赏过名作,幼儿和老师一起回顾自己在麦田中感知到的景象,然后执笔欣然作画,一幅幅生动的麦田丰收景象跃然纸上,饱满的麦穗包含着孩子们对丰收的渴望。

  此外,教工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在幼儿进餐时间,结合郊游感悟,对幼儿进行“文明餐桌”的节约教育。一次实践基地的游园活动,幼儿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感受的不仅仅是快乐,升华的是对生活活动的认知,对大自然的真实感悟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