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城讯 (通讯员陈玉欣、彭国正)7月13日,南城县万坊镇鄱阳村村民曾红林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匆匆跨上摩托车,来到南城县大拇指种养专业合作社掩映在山林中的养殖基地,准备给散养在果树下的近万羽土鸡准备“早餐”。

  曾红林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将自家山林以折资入股的形式流转给了南城县大拇指种养专业合作社,并成为合作社产业基地的工人:“我拿土地折资入股了合作社,每年不但能获得几千块的土地租金,而且合作社还优先安排被承包农户到基地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块钱,‘旱涝保收’拿两份薪金,好得很……”

  南城县大拇指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东泽告诉笔者,在他们合作社目前共有4户愿意流转土地的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了股,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参与种养基地经营的管理和利润分成,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近年来,南城县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让贫困人口融入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让他们共同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扶持创业带”、“入股实体带”、“解决就业带”等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南城县扶贫和移民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去年以来,我们在产业扶贫中进行大胆创新,推出了土地置换、联户捆绑、土地入股分红等多种产业助脱贫新模式,全县共有300多户贫困户通过获得股权收益鼓起了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