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10月下旬,我国水稻主产区天气已转晴,新稻收割与上市进度加快,随之米企的开机率有所提升,大米的市场供应量稳中增加。今年新米上市以来,整体米价不及去年同期高,相信大多数的农户也深有体会。眼下即将迎来大米供应的高峰期,新米价格在此基础上是否因供大于求影响而有回落的空间?

  粳米价将保持稳定,局部地区要回落

  东北水稻方面:今年东北新水稻上市以来,无论长粒米还是圆粒米的价格均低于去年,主要原因在于原粮成本的降低。众所周知2017年国家将晚粳稻最低保护价下调0.05元/斤至1.5元/斤,国标三等,随之新粮上市后米企的收购成本降低。另外,自6月23日国家投放13年产水稻以来,市场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成交率。以黑龙江为例,自拍卖开始至结束共计成交了347万吨之多,市场新陈掺兑已成为主流,从而降低了大米的成本。那么接下来,随着供应的增加,米价是否会下调呢?

  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北圆粒与长粒米价格回落的空间有限。

  首先,新稻虽已大量上市,但今年以来东北天气晴好,截止目前农户新粮水份低于去年,主产区无降雨、降雪天气,利于新稻贮存,农户惜售持粮观望的情绪渐浓,部分米企已小幅提价收购原粮。

  另一方面,东北国储托市还未启动,第一批库点已接到收储任务,后期国储开库将拉动稻价逐渐向托市价靠拢。

  最后,今年扬花、灌浆期低温影响,新稻的出米率普遍偏低,优质粮稀少。特别是稻花香产量较去年有所减产,新稻上市以来持续保持坚挺,带动优质长粒稻价稳中上涨。

  

  进口米优势降低,后期影响逐渐减小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1—8月中国稻米进口总量为266.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4.4%。预计进入四季度我国进口米进口速度将有所放缓,主要是进口成本高,大米销售竞争优势降低。近两年我国着重推进水稻去库存政策,市场陈米量足,价格较低,与进口米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

  现阶段市场流通的进口米多为糯米,市场销售价格与国产米价基本持平。特别是四季度正值我国糯米大量上市之时,以安徽产区圆粒糯米为例,部分米企表示,新米全面上市后新圆粒糯米价有望降至2.3元/斤左右,与现阶段相比至少还有0.2元/斤的回落的空间。

  综上所述:预计短期内南北方米价不会出现明显下滑,建议农户适时出售,同时,建议米企在提货时一定要沟通好大米质量,避免出现因新米水份大、含黄等问题而影响市场销售。米企方面则要保证新米质量,这才是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本。

  

  来源:粮油信息网,水稻植保在线转载标明来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