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第2次喷施“天达2116”大豆花生专用600倍液+96%的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10~15天1次,连喷2次,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有效预防早霜冷害,促早熟3~5天,可实现优质大豆增产15%~20%3大豆花叶病1大豆花叶病的发生 全国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豆对SMV抗性遗传的研究,抗性有单基因简单遗传多互补与累加等多种方式孙志强等,胡国华等盖钧镒等2005证明广谱抗源科丰1号对新发现的大豆花叶病毒SC8强毒株系群的抗性,是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的利用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研究抗性遗传筛选抗源和鉴定品种抗性;病毒名称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病毒异名Soybean yellow mosaic virus;发生为害以大豆花叶病毒SMV为病原的菜豆花叶病毒病是由于在原种植菜豆地区广泛种植大豆而引起大豆花叶病毒已成为菜豆病毒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由于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因此是一个世界性分布的病毒在其他食用豆作物上也检出了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但发生地区较为有限尽管;病毒名称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中的编码为001病毒异名Soybeanvirus1,Sojavirus1病毒提纯参见,57465,70。
2、病毒粒子可以在被侵染植物的根部皮层叶片表皮韧皮部种皮和胚中发现长风轮状无定型束状卷状薄层状的内含体存在于被侵染的细胞中内含体中无病毒粒子被侵染的细胞中还会出现一些淀粉颗粒,在叶绿体中出现许多囊泡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大豆花叶病毒,可由种子远距离传播和蚜虫非;春大豆发病后,先是上部叶片出现浅黄和绿色斑驳,中叶沿脉呈泡状凸起,随后斑驳皱纹越来越重,叶片畸形,中叶突起,叶缘下卷,植株生长明显矮化,荚数减少,荚小,荚呈扁平弯曲等异常症状发病的春大豆成熟后,大豆籽粒明显减少,大豆籽粒中出现浅褐色斑纹春大豆病毒病的病原体有三种大豆花叶病毒SMV。
3、3皱缩花叶型病叶呈黄绿色相间的花叶而皱缩叶片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常使叶片皱缩呈歪扭的不正形植株矮化,结荚少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毒品种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大豆病毒病的关键措施目前推广的较抗病毒病的品种有东农42黑农39合丰34等2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的。
4、病毒粒子排列于液胞膜附近接种21d,风轮状内含体及圆环状物逐渐减少,病毒粒子被束丝包裹接种28d,包裹病毒粒子的束丝呈条状,附着在液胞膜的内圆面和叶绿体的表面李学湛等1987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体大豆花叶病毒,可通过大豆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可侵染大豆豌豆蚕豆等多种豆类作物;电镜观察叶细胞有病毒粒子,未见内含体可应用浸渍法观察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体大豆和性花叶病毒,可通过大豆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危害大豆,并可经桃蚜扩大蔓延容易形成流行,对农业生产可构成相当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检疫性有害生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