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矮化病毒病病株矮小,于叶尖及叶缘出现脉坏死,脉间有时黄化,轻度斑驳,叶柄和节间缩短,叶片变小皱缩,有些品种出现顶枯病株种子斑驳症,具同心环纹。
大豆茎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的分生抱子器散生或聚生于表皮下,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传播途径大豆茎枯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茎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借风雨进行传播蔓延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减少菌源2选种发病轻的。
大豆的病害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灰斑病胞囊线虫病食心虫黑潜蝇花叶病毒病根腐病菌核病耙点病茎枯病黑点病等防治方法如下1 灰斑病大豆感染灰斑病之后,初期叶片上的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期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防治方法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治疗2 胞。
主要是基因使然各个作物有其自然的生老死的规律,植物完成了产生下一代的种子,营养转移给了种子,同时诱发了植物死亡的蛋白酶基因,当然也有外部环境的诱发。
同时要学会巧用中微量元素或者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叶面喷雾,实现在大豆需肥高峰期快速补充营养,从而增强植株长势,增强抗病力,可以减少大豆紫斑病的发生3田间对大豆合理密植,可以减低田间的湿度从而减少发病 在大豆播种之前,一定要规划好行与行之间植株与植株之间的距离,让大豆的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防治措施一点片发生的地块要拔除病株二确认感染大豆顶枯病时,及时用64%的杀毒矾6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喷施 2大豆孢囊线虫引起死苗 大豆苗期发生大豆孢囊线虫危害,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严重时全株枯死成株期发生大豆孢囊线虫危害,植株矮化,叶片由下向上变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