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豆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很大,大豆传出去时间比水稻晚,但是现在全世界吃大豆的人比吃水稻的人多。
中国人不仅仅传播物种,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物种传播的,有文化和技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把中国的大豆变豆腐的技法带到日本。
公元1654年,隐元大师把压制豆腐的卤水方法传入日本。没有这些技术,那大豆就还是大豆,即变不成豆浆也变不成豆腐,都不知道怎么吃。
豆腐的制作工艺,是大豆利用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大豆不仅被用来制造豆腐,也是酱油、味噌等酿造的主要原料。隐元禅师的家乡在大豆收成的季节,为了更好的保存大豆以及上大豆能作为更好的佐餐食材,把大豆蒸熟后加上盐发酵一两个月,酿造成豆蝕(豆瓣酱),后来也成为日本味噌最初。
江户时代,日本人鄙视肉食,豆腐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代替肉类的营养成分而大受欢迎。道远和尚以豆制品为主要制作的“精进料理”,从此豆腐风行日本。
为了表彰隐元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宽文十三年(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日本后水尾天皇在他逝世的前一天特赐以“大光普照国师”的尊号,以后历代天皇相继追赠他为“佛慈广鉴国师”、“径山首出国师”、“真空大师”等称号。 宽文十三年(1673年)4月3日,隐元禅师在日本圆寂,时年82岁。
传播文化 功在千秋
隐元东渡时携带了大量经典、名人书画、书籍和植物种子等。而且,随着黄檗宗的日益兴盛,随他一起传入日本的以寺院建筑为中心的中国建筑技术、建筑形式,音乐特别是福建南音,以及民间医学、福清地方的素食烹调形成了“普茶料理”、僧人会餐方式等,也在日本流传开来。
隐元从福清带去许多菜种,最有名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隐元豆”。“隐元豆”也叫唐豆、四季豆、三度豆,由于日本的气候温和湿润,很适宜“隐元豆”的生长,特别是像关西那种湿热的地方一年可种三茬,产量又高。直到今天,“隐元豆”还是日本的主要蔬菜;日本人还把隐元禅师圆寂的4月3日命名为“隐元豆日”。另外,用隐元名字命名的食物还有“隐元豆腐”、“隐元菜”。其他传说也是由隐元传入的食物有“黄檗莲”(即莲藕)、西瓜、孟宗竹等。
隐元禅师和黄檗僧团煎茶饮茶方式,被日本传承下来,形成日本煎茶道,惠及日本普通民众,也使日本从武士茶发展到煎茶道的文士茶。由于随隐元到日本的弟子、工匠、画师中多为的福建人,因此,福建沏茶方法和中式煎茶习俗也慢慢地从僧侣流传向社会,日本的煎茶道实际上也就是福建地区的明代时的沏茶方式,隐元因此被日本奉为煎茶道的祖师。(檗黄奣?)
评论列表